攻佔奧爾穆茲 (1622年)

攻佔奧爾穆茲

17世紀的奧爾穆茲
日期1622年4月22日
地点
结果 英波聯軍攻佔奧爾穆茲
参战方
波斯
不列顛東印度公司
葡萄牙帝國
指挥官与领导者
伊瑪目-古利汗 西芒·德·梅洛
兵力
3000名波斯人
5艘英國戰船及4艘小艇
逾1000人
伤亡与损失
不詳,損傷輕微 損傷輕微,1000人投降
葡萄牙在印度洋的战役
  • 坎纳诺尔 (1501)英语First Battle of Cannanore
  • 卡利卡特 (1502)英语Battle of Calicut (1502)
  • 潘达拉内 (1504)英语Battle of Pandarane
  • 科钦 (1504)英语Battle of Cochin (1504)
  • 坎纳诺尔 (1506)英语Battle of Cannanore
  • 安热迪瓦 (1506)英语Siege of Anjadiva (1506)
  • 奥尔木兹 (1507)
  • 坎纳诺尔 (1507)英语Siege of Cannanore (1507)
  • 焦尔 (1508)英语Battle of Chaul
  • 达布尔 (1508)英语Battle of Dabul
  • 第乌 (1509)
  • 果阿 (1510)英语Portuguese Conquest of Goa (1510)
  • 马六甲 (1511)
  • 卡利卡特 (1526)英语Fall of Calicut (1526)
  • 恰利乌姆 (1531)英语Kingdom of Tanur#Construction of Chalium fort
  • 第乌 (1531)
  • 第乌 (1538)
  • 远征苏伊士 (1541)
  • 第乌 (1546)英语Second Siege of Diu
  • 亚丁 (1548)
  • 霍尔木兹战役英语Ottoman campaign against Hormu
    • 马斯喀特
    • 阿曼湾英语Battle of the Gulf of Oman
  • 马六甲 (1568)
  • 马六甲 (1606)英语Siege of Malacca (1606)
  • 拉沙多角 (1606)英语Battle of Cape Rachado
  • 苏瓦利 (1612)
  • 锡兰 (1612-1613)英语Kandyan commerce raiding against Portugal (1612–13)
  • 波斯-葡萄牙战争 (1615-1622)
  • 奥尔木兹 (1622)
  • 2月1日行动 (1625)英语Action of 1 February 1625
  • 杜永河 (1629)英语Battle of River Duyon
  • 果阿 (1638)英语Battle of Goa (1638)
  • 卡利卡特 (1752)英语Naval Battle of Calicut (1752)

1622年攻佔奧爾穆茲是指英國和波斯的一支聯軍攻佔葡萄牙人霍爾木茲島的據點,英國與波斯的貿易得以開放[1]。在此之前,葡萄牙人自1507年亞豐素雅布基攻佔奧爾穆茲後得以通過波斯灣控制印度與歐洲之間的貿易,他們對奧爾穆茲城堡的控制已超過一個世紀[2]。英波聯軍在1622年攻佔奧爾穆茲完全改變了貿易和勢力的平衡[3]

英波同盟

英國方面有一支由不列顛東印度公司提供、以5艘戰船和4艘小艇組成的艦隊[4]。當時波斯正與葡萄牙人作戰,波斯軍隊包圍了葡萄牙人控制的格什姆島,但為了進一步攻佔奧爾穆茲,波斯需要英國的協助[4]。波斯沙阿阿拔斯一世有意尋求英國支援以對抗葡萄牙人[5]。作為軍官的阿拉威爾迪汗之子伊瑪目-古利汗(Imam Kuli Khan)在談判過程當中承諾會發展對英國有利的絲綢貿易[6]。雙方簽訂了協議,訂明霍爾木茲島的戰利品和關稅收益將會作出瓜分,波斯會支付一半的艦隊維護費用[7]

作戰

英國艦隊首先前往格什姆島轟炸葡萄牙人的陣地[7],葡萄牙人很快便投降,英軍的損傷輕微,但著名航海家威廉·巴芬傷重逝世[7]

位於格什姆島的葡萄牙城堡。
位於霍爾木茲島的葡萄牙城堡。

英波聯軍接著航向奧爾穆茲,波斯人登陸佔領了城鎮[2],英軍則轟炸城堡及擊沉了葡萄牙艦隊。奧爾穆茲在1622年4月22日失陷[2][5],葡萄牙人被迫撤退至馬斯喀特[2]

在1580年至1640年間,葡萄牙和西班牙同屬西葡帝國,英國卻沒有與葡萄牙處於交戰狀態,喬治·維利爾斯威脅要起訴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後來他收到10,000英鎊,相當於攻佔奧爾穆茲所得收益的10%,他才收回了相關的言論[1]。詹姆斯一世也收到相同數目的款項[1]

威廉·巴芬在攻佔奧爾穆茲的戰事當中傷重身亡。

攻佔奧爾穆茲令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得以發展對波斯的貿易,以英格蘭的衣物和加工品交易絲綢[1]。冒險家羅伯特·舍里(Robert Shirley)亦有意發展這條貿易路線[1]

参考文献

引用

  1. ^ 1.0 1.1 1.2 1.3 1.4 Chaudhuri 2000,第64頁
  2. ^ 2.0 2.1 2.2 2.3 Sykes 2006,第279頁
  3. ^ Neill 2004,第549頁
  4. ^ 4.0 4.1 Sykes 2006,第277頁
  5. ^ 5.0 5.1 Knight 1866,第7頁
  6. ^ Sykes 2006,第277-278頁
  7. ^ 7.0 7.1 7.2 Sykes 2006,第278頁

来源

  • (英文)Chaudhuri, K. N., The English East India Company : the study of an early joint-stock company 1600-1640, London: Routledge, 2000, ISBN 0415190762 
  • (英文)Sykes, Percy Molesworth, A History of Persia, Hesperides Press, 2006, ISBN 1406726923 
  • (英文)Neill, Stephen, A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in India: The Beginnings to AD 1707,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0521548853 
  • (英文)Knight, Charles, Biography: or, Third division of "The English encyclopedia", Bradbury, Evans & Co., 1866 
伊朗-英國關係
參與方 人物 衝突 外交

主要

政府
 英国
 伊朗

其他

政府
 美国
組織
 联合国
 欧洲联盟
過去的政府
萨非王朝
伊朗崇高國
伊朗王國
 大英帝国
俄罗斯帝国
 苏联
 德意志帝國
過去的企業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
英伊石油公司
印歐電信公司
波斯帝國銀行

16世紀
英格兰 安東尼·詹金森
17世紀
阿拔斯一世
羅伯特·舍里
安東尼·舍里
18世紀
19世紀
法特赫-阿里沙
英国 約翰·馬爾科姆
英国 威廉·烏斯利
納賽爾丁·沙
英国 弗雷德里克·約翰·戈德斯米德
保羅·路透
米爾扎·設拉子
英国 威廉·諾克斯·達西

20世紀
美国 威廉·摩根·舒斯特
德意志帝國 威廉·瓦思穆斯
英国 喬治·寇松
英国 埃德蒙·艾恩賽德
賽義德·焦爾丁·塔巴塔巴
伊朗 禮薩·巴列維
伊朗 阿卜杜勒侯赛因·泰穆尔塔什
英国 丘吉爾
苏联 史太林
美国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伊朗 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
伊朗 穆罕默德·摩薩台
伊朗 侯賽因·法特米
伊朗 阿布-卡西姆·卡沙尼
伊朗 魯霍拉·霍梅尼
英国 薩爾曼·魯西迪

攻佔奧爾穆茲 (1622年)
英波戰爭
煙草抗議
伊斯凡特月29日政變
征服波斯
英蘇入侵伊朗
阿賈克斯行動
阿巴丹危機
2004年伊朗扣留皇家海軍士兵事件
2007年伊朗扣留皇家海軍士兵事件
目前的國際糾爭

波斯出使歐洲使團 (1599年-1602年)
波斯出使歐洲使團 (1609年-1615年)
1801年英波條約
1809年英波條約
大博弈
1812年英波條約
1857年巴黎條約
路透共識
英俄條約
英波協定
德黑蘭會議